第四百二十八章 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
重生娱乐之王 by 傅啸尘
2021-12-26 19:47
如果说2011年,有哪两部小清新类型的电影火爆电影院的话,那么一部就是《失恋三十三天》,一部就是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。
这两部小清新类型的电影的逆袭,让人看到了在一片大片的老套的套路中,逃出去的希望,不仅仅只有那些大制作,小制作的片子,也可以这么给力。
但是《失恋三十三天》现在可以说的上是没有什么版权的问题,但是现在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却是有版权的问题,早在去年的时候,九把刀就出版了这本书,而最后在11年,真正让这个名字响彻华语大地。
其作者是78年出生的九把刀,被台湾媒体封为金庸传人,又被誉为“网络文学经典制造机”。
作家有很多类型,有专门写爱情的、科幻的、武侠的……但九把刀,他几乎什么题材都会写,而且写得很好。他的小说有着金庸的一大特征——看后令人回味无穷的魅力。他小说最大的特点是:有趣。
在爆笑之余还可以深深地被感动、被启发,可不是一般作家可以做到的事情。
以前有一段时间一直流行这么一段话,养最蠢的狗,交最贱的朋友,看周星驰的电影,听周杰伦的歌,看九把刀的小说。
连柴智屏强力都说:“对我而言,九把刀的作品可是具备了杀伤力,总是让我为了想阅读他的书而不能专心工作,故事总是一开始就吸引我的目光,让我忍不住想继续看下去。”
虽然,柴智屏会这么说,张毅成敢保证有一半以上的因素,是因为,九把刀是柴智屏旗下的签约作者,但是不管怎么说,九把刀的小说确实非常好。
原本九把刀的名气只在台湾地区,但是随着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的爆红,九把刀的名字,开始渐渐在内地也为人所知了,很多人都知道,原来台湾还有这样的一位作者,原来台湾还是有电影没死的。
一贯以来,台湾的电视行业很强势,综艺娱乐节目亚洲文明,偶像剧也是行销亚洲,但是就电影来说,那就基本没给力过,这是台湾电影人的一种悲哀,和以前统治亚洲的香港电影,以及现在接过香港电影大棒的内地电影相比,台湾电影,基本不存在,只能是作为电影倾销地之一,甚至于某种意义上来说,大获成功的《海角七号》也就只能是在台湾内部成功而已,台湾电影也因此多了一丁点的火星,至于说台湾电影全面复兴什么的,那就真的只是笑话了。
复兴也不是一部电影能做到的,而后来的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,算是给这句话添加了一个注脚吧。
而张毅成前世也很喜欢这部电影,因此这一世,就有想要将这部电影改编的想法,如果按照前世的情况看,可能九把刀要到11年才会开始拍摄,现在问他买版权正是时候。
当然,到时候剧本还要改编不少,毕竟虽然说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虽然打着小清新电影的名头,但是其实还是有不少不和谐的戏份。
对此,各地都对此作出了限制,基本上都是P16以上才能看的,最少也是P12以上,这说明,按照内容来看,确实不是所有人都是和看的。
而最夸张的是马来西亚,由于当地政府认为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并不符合未成年的人观看,所以把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列为限制级电影,并且规定超过18岁的方能进电影院收看。
对此,社会各阶层人士有了不同的见解。大多数的人都对此感到非常愤怒,害得大家都无法观看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青年们都纷纷怒骂。
更有网友在官方面子书粉丝专页怒骂大马电检局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部电影虽然被评级为18,但是仍有小部分的画面已被删减。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在大马引起一股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风潮,几乎场场爆满。
当然,这些马来西亚人,可能不知道,比他们马电更脑残的是中国广电局,在其他国家都是按照年龄层次来分级的,而在中国,只有能看和不能看两种。
这种坑爹的制度,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保证所谓的纯洁度,不被资产阶级思想给腐朽,不过这种制度在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而慢慢变得……名存实亡,最后能骗的只能是广电局自己,坑的就是中国电影的爹,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锁链,锁着中国电影的发展。
不过这也足以见得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到底是有多么火了,由于种种坑爹的原因,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票房并不算太好,可能比只在内地上映的《失恋三十三天》还差一些,但是如果说影响力的话,恐怕比《失恋三十三天》还要强,《那些年》一出,几乎到处都是挂着《那些年》名号的节目啊,视频什么的,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过的歌曲》,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看过的电视剧》?
总之各种版本的那些年,层出不穷,可想而知当年有多红了,现在张毅成就是要将他买下来,然后推广出去,一部电视剧,或者电影,在张毅成看来,剧本是最重要的,这个是根本。
张毅成一直这么认为,尤其是这种有原著的作品的就更要注意剧本上的改编了,前世的时候,所谓的什么新的《四大名捕》,对名著已经是改编到夸张的地步了,基本上是一个新的故事了,温瑞安更是直言,那已经不是我的故事了,金庸他们虽然对每次改编的人都持以肯定的态度,但是其实对于他们的胡乱改编也是非常不满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