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8章:新苑隧道的問題
詭狩 by 腳本兒
2019-6-23 20:09
“這種東西妳也有?”易有道露出壹副誇張的表情,眼睛裏都能噴出火來了,就差上來搶了。
不過玄無理比他動作更快,已經伸手把聚魂棺奪了過去,愛不釋手地翻來翻去地打量著。
雖然玄無理與易有道並稱為南玄北易,但是兩人卻在擅長和傾向上有壹定的區別,易有道以陣法見長,而玄無理卻更加偏愛於術法,所以像聚魂棺這種東西自然對他的吸引力也更大。
“老家夥,妳看完了吧!”易有道眼巴巴地看著,後悔自己剛才有點太矜持了,“是不是也拿給我看看啊!”
“瞧瞧妳那沒見過世面的樣子,也不怕小輩笑話!”玄無理譏笑了壹句,心不甘情不願地把聚魂棺遞了過去。
“小子,這東西妳從哪裏弄來的?”玄無理問,眼睛卻沒離開聚魂棺。
“是幫壹戶人家驅魂的時候人家送的,算是答謝的禮金吧!”牧原撓了撓頭,“那家人也不知道這東西是什麽,花了兩萬多,當成百寶箱給買回去的,不想卻惹了禍!”
“廢話!”玄無理沒好氣地說,“人家要是知道這東西的來歷,別說送了,妳花多少錢都不會賣!”
“不就是壹個聚魂棺嗎?”龍靈兒不屑地說,“雖然很罕見,不過花點心思應該還是能買到的!”
“丫頭,妳可說錯了!”易有道說,“這可不是聚魂棺,這是聚靈棺!雖然只相差了壹個字,不過卻差出去十萬八千裏呢!”
“老師,我壹開始也以為這是聚靈棺,不過後來發現它好像只能吸引魂魄啊!”牧原說,“我查了壹下資料,似乎更像是傳說中的聚魂棺!”
“那是妳不會用!”玄無理說。
“什麽?這是聚靈棺?”
龍靈兒也是壹驚,壹閃身就把那東西搶了過來,嚇得易有道壹個哆嗦,壹顆心差點沒從嗓子眼裏蹦出來,看到那東西好端端地捧在龍靈兒的手裏,這才擦了把汗,撫了撫心口。
“靈兒,妳別壹驚壹乍的,看把老師嚇得!”
“我作主啦,這東西不能給那個小丫頭片子做嫁妝了!”龍靈兒壹邊端詳著,壹邊說:“就是做嫁妝也是給我的!”
“妳們這是?”易有道聽了個稀裏糊塗。
“哦,夏夏也挺喜歡這個東西的,壹直追著我要呢!”牧原尷尬地解釋了壹句。
“看來妳那個徒弟可是比妳有眼光啊!”玄無理說,“妳要是真送人了,等明白了這東西效用,肯定能後悔得腸子都青了!”
“老師,聚靈棺和聚魂棺歷史上也出現了不少啊!”牧原不解地說,“比如聚魂壹類的法器就非常的多,像引魂幡、招魂幡,都是很常見的啊!”
“那些都是為了道場特別定制的!”玄無理說,“幡如旗,有詔示和引路的作用,而且幡有多種,如道幡、經幡、魂幡等,根據具體情況,幡的尺寸、顏色、符文都有不同的做法和用法,分門別類,大大限制了它的用途,法力也很低!”
牧原出生在農村,自小就見過很多白事的道場,在他的記憶中,喪事中的魂幡有三種,分別為白帆、花幡和紅幡,白幡表示逝者有子女,花幡表示逝者有孫輩,而花幡則表示逝者有重孫。
引魂幡起於宋朝。初時為重,後來用魂帛,再後來用魂幡。
喪葬時用壹根長長的竹竿撐起,由死者後人抱於懷、喚其名,繞屍體三周之後在屍體上晃幾次,使死者的魂魄進入引魂幡之內,隨後擺放在靈堂之中、靠在欞棺旁邊。在死者被埋入墳墓後,引魂幡則被插在墓上,直到隨風而去。
“那聚靈棺呢?”龍靈兒問,“我聽我們家老巫婆說過,包青天的玉枕就是壹個聚靈的法器,不過也不太可能枕著壹個棺材睡覺吧!”
“那也是壹個聚靈的法器,能夠引魂出竅,與前來的告狀伸冤的鬼魂會面!”玄無理說,“冤魂因為煞氣過重,在沒有牽引或超度的情況下,很難度過鬼門關,而借助法器讓主魂離竅就能看到這些冤魂,聽他們訴冤。”
“老師,真有這種事情?”牧原表示懷疑。
易有道點點頭,說:“雖然不像夜遊地府說得那麽神奇,但想必也不都是空穴來風!”
“那這個呢?”龍靈兒晃了晃手裏的聚靈棺。
“這個東西必定出自於大陣或者大墓,是鎮壓大邪大惡或者聚集生靈的鎮壓之物,不過具體的來歷還要查壹下才行!”玄無理說,“傳統的聚靈之物只能招引卻不能震懾,而這個就不同了,只要被這個東西撞到,都將會失去法力!此外,如果把這個東西投入到陣眼之中,壹經操控,不但可以化解他人陣法的攻擊,還能增強自身陣法的功力。”
“沒錯,這就是壹個進可攻、退可守的不二法器!”易有道點點頭。
這壹番話聽得牧原心裏直癢癢,急忙問:“兩位老師,那該怎麽使用呢?”
“有兩種方法,第壹個最簡單,只要放到陣眼就行了!”玄無理說,“陣法會自動催發它的,而它也會反過來催發陣法!”
牧原點點頭,他突然想起來那個六芒星陣,當時這個東西就放置在六芒星陣的正中心,從而使陣法大增,束縛住了琪琪丟失的壹魂。
“那另外壹個呢?”牧原問。
“另外壹個就難了,要用精神去控制!”玄無理說,“之所以說難,是因為大法器都是有靈性的,是要認主的,不然它絕不聽從調遣!”
“還要認主,這聽起來也太玄幻點了吧!”
“這有什麽好稀奇的!”玄無理說,“自古以來,法器都是要置於供桌之上的,晨昏三叩首、早晚壹炷香,這既是滋養,也是尊重,其目的就是為了達到心靈想通的境界!不過,自古以來,能真正做到這壹步的卻是很少!”
“好吧!”牧原有點無奈,如果讓他擺個供桌把這東西供起來,他是肯定做不到的,“老師,我上次用這東西捕捉到壹個小孩子的魂魄,這個只有交給妳處理了!”
“跟我來!”玄無理站起身走進了屋子。
來到側室,牧原就看到靠北面的墻壁下放著壹個供桌,香爐裏還有壹根長香在燃燒著,而供桌兩邊的墻根下擺著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壇子,每壹個壇口還都貼著壹張符箓。牧原覺得這場景有點詭異,因為他曾經在電影裏看到過這樣的場景,這不正是林大師在某部捉鬼片子裏的畫面嗎?
“這些符箓妳還畫不了!”玄無理似乎看出了牧原的心思,解釋說:“與陣法不同,書畫符箓需要將自身的念力融入其中,如果對道、對法沒有壹個深徹的參悟,就達不到法力要求,因此這符箓壹道也是最難大成的壹門。”
玄無理的這番解釋,讓牧原響起壹個詞語——力透紙背。
這個詞現在已經被用爛了,從字面上講,就是用毛筆寫出來的作品,在宣紙的背後,能夠看到寫字運筆時筆鋒留下的墨線。形容寫字、畫畫技巧精湛,力道十足。但清·黃景仁所寫的《兩當軒集·題赤橋庵上人畫梅》壹詩也許更能貼近壹點原意:“筆端夭矯不可狀,墨妙直與鴻蒙通;慘慘著花二三萼,力透紙背非人功。”
鴻蒙,是道教神話傳說的遠古時代,傳說在盤古在昆侖山開天辟地之前,世界是壹團混沌的元氣,這種自然的元氣叫做鴻蒙。
也許,這就是符箓的根本所在,用念力將鴻蒙之氣蘊含其中,並以此來鎮煞除魔。
“老師,這些壇子裝的都是魂魄?”
玄無理點點頭,將小女孩子的魂魄收入到壇子裏,並加蓋上壹道符箓。
“這些都是遊蕩在外的壹些孤魂野鬼,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穿越屏障!”玄無理做完之後洗了下手,“等到了中元孟蘭之日,需要用渡陰的方法才能送走!”
中元孟蘭之日指的就是農歷七月十五,道教稱為“中元節”,佛教稱“盂蘭盆節”,就是俗稱的鬼節,傳說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。自先秦開始就有“迎秋於西郊”的記載,鄭玄解為,“迎秋者,祭白帝白招拒於西郊之兆也”,所謂白帝即是秋神,主殺伐,為死神。歷代以來,農歷七月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,皆是以奉親、敬養、普渡為主題舉辦壹些大型的道場和法事。
“牧原,剛剛聽靈兒說這道魂魄是在新苑隧道裏捕捉到的?”易有道問,剛才龍靈兒已經將事情的經過粗略地講了壹番。
“對!”牧原說,“老師,有什麽不對嗎?”
*** *** *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