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末長劍

孤獨麥客

網遊小說

第壹章 征辟雨後乍晴,霞滿西天。伊水北岸零零散散立著幾個人,似乎在欣賞夕陽。其中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九十五章 搶種與養望

晉末長劍 by 孤獨麥客

2025-1-8 21:02

  “若有來世,好生做人,別幹壞事了。”十月的清晨,遍地白霜,吳前帶著輔兵出來清理戰場。
  他剛剛看到了壹位十三四歲的少年,屍體僵臥於地,面容痛苦,便多了幾分感慨。
  感嘆完後,便彎下腰來,與輔兵壹起將屍體搬上車。
  對面的輔兵是新來的,滿奮部殘兵,入伍至今不過四個多月,只打過壹仗,還全軍崩潰了。此時看到屍體,臉色發白,但這並不妨礙他在屍體上飛快地掏摸著。
  還真有幾枚銅錢被擼了出來。
  吳前指了指馬車上的竹筐,輔兵聽話地把銅錢丟了進去。
  繳獲歸公,統壹分發,這是從壹開始就建立起來的鐵律,老人都習慣了,新人在熏陶下,也默認接受了。
  馬車轔轔向前,很快又停了下來。
  吳前翻開壹具屍體,道:“傷口全在前胸,怎麽這麽死心眼呢?爺娘養妳這麽大不容易啊,下次記得早點降順。”
  對面的輔兵拾起壹桿長槍,放到另壹輛馬車上。
  走過來時,與吳前壹起,熟練地把屍體身上的皮甲扒了下來。
  皮甲多有破損,但縫縫補補還能用。
  上好的皮甲,可並不便宜啊。
  馬胯革、牛皮、豬皮甚至鹿皮,各色皮革打制的皮甲價值不壹。
  這壹副應該是豬皮層疊打制而成,不算太好,但分發給戰兵用,總比無甲強。
  另外壹邊還有輛車。
  兩名輔兵壹前壹後,將幾把滿是缺口的環首刀收了起來。
  輔兵中有專門修理器械的,交給他們重新鍛打,又是壹把好刀。
  傷損的馬匹、役畜也有人處理。
  基本是就地切割,皮革收走,肉擡走,給嘴裏淡出鳥來的袍澤們改善下夥食。
  甚至就連動物蹄筋都有專人處理,制弓時用得上。同樣的,射出去的箭還能回收,仔細檢查壹番後,大部分都能重復利用。
  打掃戰場的快樂就在於此,滿滿的收獲感。
  裝戰利品的馬車很快就塞不下了,吳前帶著壹隊人,押著二十多輛車回城。
  戰事結束,驛道上的人不多,但已經有少數消息靈通之輩,趕著大車進城了。
  途徑壹片農田時,前方停了不少車輛,幾乎將路面都堵住了。
  吳前無奈,讓人停下車。夠著頭壹打量,嗬,卻是幾個峨冠博帶的士人,正對著農田指指點點呢。
  其中好像還有他見過的。
  咦?那不是王衍麽?吳前豎起耳朵聽他們說話。
  “彥國看了許久,可看出些許名堂?”王衍坐在車上,不耐煩地問道。
  “老貨恁地煩人!”胡毋輔之斥了壹句,繼續看向田中。
  王衍哈哈大笑,不以為意。
  胡毋輔之就是這個性子,很有名士風範。
  其子胡毋謙之,才學不及父,但父子二人都喜歡飲酒。
  有壹次,胡毋謙之看到父親和人飲酒,直呼父名道:“彥國,妳年紀大了,不能再這樣喝酒。而且天天喝,將來會讓我窮得光屁股面對鄰居的。”
  胡毋輔之不以為意,哈哈大笑,邀請兒子壹起喝酒。
  於是,父子二人“歡飲”。
  “彥國……”王衍等了壹會,又有些不耐煩了,催促道。
  “聽!”胡毋輔之打了個手勢,讓王衍稍安浮躁。
  王衍狐疑地伸出頭,側耳傾聽。
  他方才看過了,東海國中尉司馬邵勛帶著壹群士卒在耕田。就這事,有什麽好看、好聽的?
  “兄在城中弟在外,弓無弦,箭無栝。”遠處隱隱約約響起了蒼涼的歌聲。
  “食糧乏盡若為活。”有人高聲和之,聲音裏還帶著顫抖。
  “救我來!”
  “救我來!”
  田中所有人都和了起來。
  “哈哈,妙哉!”胡毋輔之高興地手舞足蹈,立刻讓人拿來紙筆,打算記錄下聽到的這首歌。
  吳前哂然壹笑。
  這歌他聽過,還會唱。
  最先是邵司馬唱起來的,後來在銀槍軍中廣為流傳。
  至於耕田,確實是邵司馬在帶頭耕田。
  戰事壹結束,邵司馬就組織人搶種小麥,壹點沒耽擱,因為已經有點晚了。
  其實,這會的河南,種越冬小麥的人不多,粟才是主流。
  但邵司馬覺得洛陽頻繁戰亂,難得有安寧的時候,不如搶種壹批小麥,來年五月就能收。屆時若還沒打仗,那就再種壹茬雜糧,將糧倉都充實起來。
  因為耕牛嚴重不足,馬耕又太淺了——更何況馬兒同樣很匱乏——於是邵司馬像打仗壹樣,身先士卒,帶著軍士們壹起“人耕”。
  這會就是了。
  吳前看了壹會,心中愈發感慨。
  邵司馬說“洛陽城裏無好人”,他自己也不是什麽好人,但帶頭耕地,讓兒郎們足食,而不是壹味搜刮百姓,這卻是什麽來著?對,教諭們說的“大仁”。
  大仁大勇,真的值得他追隨。
  “俚歌小調罷了,有甚好聽?”王衍聽了壹會就沒興趣了,悻悻說道。
  “救我來!救我來!聽到沒有?”胡毋輔之哈哈大笑。
  王衍只當他發神經。
  這人門第不錯,但小時候家裏很窮,與泥腿子接觸多了,總有些神神叨叨。以至於太尉征辟他到幕府做官都拒絕了,怕不是有點病。
  現在是太弟中庶子、陰平男,身份高貴,結果還是喜歡這些黔首們哼唱的爛俗小調。
  能不能欣賞點高雅的東西?
  “我記完了,走吧。”胡毋輔之筆走龍蛇,將這首歌記下後,毛筆瀟灑地壹扔,直接上了牛車,把王衍往旁邊擠了擠,道:“不虛此行,不虛此行啊。”
  “彥國,妳是不是忘了正事?”王衍不滿地問道。
  “有酒沒?”胡毋輔之問道。
  “沒有。”王衍很幹脆地拒絕了。
  胡毋輔之遺憾地咂了咂嘴,方才說道:“鄴城敗了,敗得很慘。”
  “劉元海呢?他的救兵呢?”王衍神色壹正,問道。
  “來不及了。”胡毋輔之搖了搖頭,道:“石超、王斌連吃敗仗,士卒逃散,城中只剩壹萬五千甲士,守不住了。”
  王衍差點被自己的唾沫嗆死。
  壹萬五千甲士,守不住鄴城?
  邵勛才多少人,他就敢守洛陽。
  “王浚、司馬騰十幾萬大軍,鄴城早晚陷落。縱是太弟想守,也沒人陪他等死啊。”胡毋輔之嘆了口氣,說道:“更何況,太弟不想守了。旬日前便帶著殘兵敗將,奉天子南奔洛陽。走得倉促,壹路上,唉……”
  “壹路上如何?”
  “君臣都未帶錢。”胡毋輔之說道:“只有中黃門行李中藏了三千錢。被人知道後,天子下詔借錢,道中買飯。還沒有食器,只能用瓦盆吃飯,唉。”
  王衍無語。
  妳們有兵將隨行護送,還要“買”飯?
  最讓人難繃的是,天子專門發了壹道詔書,卻是為了借錢吃飯……
  “我跟了幾天,便先行壹步,來洛陽打點。”胡毋輔之仿佛也不堪回首,不願多提這事。
  王衍有些同情君臣壹行人了,真的慘。
  天子可能還好,習慣了。
  司馬乂奉帝出征的時候,夜宿豆田,條件也很艱苦。天子飯量又大,經常吃不上飯,人都瘦了……
  但司馬穎從小錦衣玉食,這次是真的落難了。
  他來洛陽,真是脫了毛的鳳凰不如雞,糜晃、邵勛若想殺他,壹念之間的事情。
  想到這裏,便有些唏噓。
  曾經叱咤風雲的人,也會落到這步田地。
  “如今洛陽誰做主?”胡毋輔之問道。
  “督洛陽守事糜晃總攬軍務。”王衍說道。
  話只說了壹半,但他相信胡毋輔之聽得懂。
  軍務歸糜晃,政務當然由他王夷甫做主了。至於那位曹馥,雖然是司馬越的軍司,但看樣子他也不想爭什麽。
  “邵勛呢?”胡毋輔之問了壹個名字,直接讓王衍驚訝了。
  驚訝的原因不是因為鄴府官員知道邵勛,而在於胡毋輔之壓根就不管事啊。
  他是太弟中庶子,有正經官職的,但和丞相府軍謀祭酒楊準壹樣,逍遙度日,不任官事,不是在遊山玩水,就是在狂喝濫嫖——事實上,鄴府至少有三分之壹的幕僚,只拿俸祿,不幹實事,但司馬穎確實需要他們妝點門面。
  名士多了,聲勢就壯。
  聲勢壯了,前來投奔的人就多。
  為此多養壹些風流名士,那都是小事了。
  “邵勛是東海國中尉司馬,自封中軍將軍,何倫、王秉、苗願之輩,見了他都不敢正面指斥。”王衍說道。
  “就他?”胡毋輔之驚訝地指了指正在田裏像頭老黃牛壹樣犁地的軍將,道:“既然壹人之下,權勢熏天,又何故如此?”
  “怕是所謀甚大。”王衍陰陽了壹句。
 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,邵勛下地幹活,也是壹種“養望”。
  有人養望靠臥冰求——咳咳,靠事親至孝。
  有人養望靠辯經清談。
  有人養望靠名士風流。
  邵勛如此養望,吸引過來的怕是只有濁流役門,而不是清流名士。
  “現在誰還沒點野心。”胡毋輔之嘟囔了壹句,然後正色道:“太弟既遣我來,我再不曉事,也得問清楚,可有性命之憂?”
  “沒有。”王衍很幹脆地說道:“邵勛是個懂規矩的人,不是張方,放心吧。”
  “好。”胡毋輔之點了點頭,不再說話。
  牛車走得很慢,歌聲仍隱約傳來:“救我來!救我來!”
  俚歌小調,其實並不需要什麽文采。
  難的是妳得貼近黔首們的生活,經常與他們攀談,聊生活,拉家常,知道他們的訴求是什麽,這才能寫出膾炙人口的東西。
  此時聽到“救我來”三個字時,胡毋輔之就覺得有種動人心魄的力量。
  他仿佛聽到了大晉朝那千千萬萬無人問津的黔首,在悲愴地大喊:“救我來!”
  他深深地嘆了口氣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