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末長劍

孤獨麥客

網遊小說

第壹章 征辟雨後乍晴,霞滿西天。伊水北岸零零散散立著幾個人,似乎在欣賞夕陽。其中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二十九章 說客

晉末長劍 by 孤獨麥客

2025-1-8 21:03

  下邳(今睢寧北、邳州南),自古為南北噤喉、東西要沖。
  春秋時為邳國。
  張良曾在此遇黃石公。
  韓信為楚王時,都下邳。
  此城地當沂、泗二水之會,四面環水,宛如島嶼。
  因漕運漸漸興起,下邳的地位日漸升高,至國朝為徐州都督治所。
  不過,自漢時下邳便已是重鎮,蓋因其有三重城墻,在當時極為罕見。
  小城位於最裏側,城周二裏許,小而堅,城墻也比中城、外城高、厚。
  中城周四裏許,呂布所守。
  外城周十二裏半,魏武擒呂布於白門,此門即外城之門。
  下邳南偏西不遠有壹小城,周三百七十步,石崇所築。
  城西六裏有嶧陽山(亦名葛嶧山,今岠山),山上築有營壘。
  從軍事角度來說,即便沒有水師協助,下邳的防禦設施也非常完善,很難打。
  當然,戰爭終究是靠人來打的,再堅固的城池也得靠人來守,守軍的戰鬥意誌也非常關鍵。
  祖逖所領萬余兵馬戰鬥素質壹般,只能說馬馬虎虎。
  所以他明智地選擇了防守,依托地形優勢消耗進攻方的銳氣,這是壹種比較務實的做法。
  他的老巢在淮陰,當初北上時的第壹站。於當地獲得了士人豪強的支持,又收攏流民匪賊,建熔爐冶煉兵器,墾荒田以濟軍需。
  如今主力悉數北上,淮陰已被他人接手。
  在下邳北首戰失利後,祖逖飛報建鄴求援。司馬睿、王導出面,揚州戴淵等人居中轉圜,又從吳、吳興、會稽、東陽、臨海五郡各籌得壹千兵,由阮孚統率,以為後援。
  但這五千兵馬並沒有過來支援祖逖。
  他們是豪族兵,不可能完全聽建鄴幕府的,最後折中了壹番,進駐淮陰,守著淮水防線——守江必守淮嘛,這是江東豪族樂意的。
  另有江東水師時不時前往淮陰、下邳,輸送補給。
  這便是司馬睿、王導等人盡最大努力得來的局面了。
  邵勛總覺得自己內部受掣肘,人家其實也壹樣,甚至更嚴重。
  這是時代風貌,沒得辦法。
  午後,城北、城西的戰鼓聲越發密集,殺聲震天。
  祖逖親臨城頭,將全局盡收眼底。
  大約三千邵兵自城北出發,在城北河對岸打制浮橋,試圖涉水攻擊。
  造橋的過程中,河南岸的守軍在土墻後弓弩連發,將只有盾牌遮護的邵兵射得體無完膚,慘叫墜落河面者不計其數。
  河北的邵軍大營還有壹隊隊軍士前出,不斷補充戰損。
  他們甚至在浮橋上用弓箭還擊,但很快就被壓制了。浮橋才多大點,能站幾個人?只壹輪交鋒,這些調來的弓手就死了個七七八八。
  戰鬥持續了壹個多時辰。對守城方來說,這幾乎就是單方面的虐殺,自己沒幾個傷亡,邵兵死傷大幾百。
  祖逖幾乎沒往城北投註太多精力,他看的是城西。
  嶧陽山下,旌旗林立、鼓角爭鳴。
  壹營又壹營的邵兵攀登山徑,奮勇沖殺立在半山腰上的己方營壘。
  從山下往上佯攻,攻的還是設防完備的營壘,傷亡當然是很大的。但邵軍統帥完全不顧惜人命,發動了壹浪又壹浪的攻勢。
  山道上全是橫七豎八的屍體,樹幹上滿是歪七扭八的箭矢。
  今日已是攻嶧陽山的第五天了。
  山道上壹堵堵土墻被攻破,壹個個居高臨下的箭塔被拆毀,壹條條壕溝被填平。
  到了此時,雙方已在營壘下方交鋒。任誰都看得出來,嶧陽山守不了多久了。
  祖逖又看向嶧陽山與下邳之間的地帶。
  三千余守軍步卒剛剛前出壹裏,便遇到了鋪天蓋地沖來的邵軍騎兵。
  步卒倉皇撤退,有些混亂。
  騎兵分成數撥,趁著步卒慌亂的功夫,貼近騎射,進壹步加劇了混亂。
  三千步卒哭喊著奔到了沂水之畔。
  停泊在河上的舟船弓弩雷發,將冒險靠過來的騎兵狠狠射殺了壹撥,讓他們膽寒畏懼,不敢靠近之後,才派人收攏潰兵。
  三千余人西出,試圖增援沂水西四裏多的嶧陽山大營,結果被邵軍騎兵阻擊,短短壹刻,便死傷了近千人,逃回來的不過兩千出頭罷了。
  祖逖嘆了口氣。
  戰事打到現在,基本已經可以看出走向了。
  他手下這萬余兵馬,戰力參差不齊。強壹點的或許可以與邵兵正面廝殺,但大部分不具備這種能力。
  他們只能固守,利用河湖縱橫以及城池林立的優勢,壹點點消磨邵兵的士氣。
  士氣下去了,戰鬥力也就下去了。
  就目前看來,邵軍不敢渡河南下,迂回下邳南側攻擊——他們擔心被切斷後路。
  如果只能從壹個方向進攻的話,那兵力就寬裕多了,隔著河守起來也非常方便,可最大化殺傷邵軍兵士,削弱他們的士氣。
  唯壹可惜的,大概就是城西的嶧陽山守不住了。
  他經驗不足,高估了己方兵士的實力,低估了邵軍兵士的戰鬥力。吃了這個虧以後,後面就要吸取教訓了。
  太陽漸漸西垂。
  入夜之後,祖約帶著數百殘兵敗將,在水師的接應下撤了回來,嶧陽山宣告失守。
  邵軍也停止了進攻,戰場上壹時間安靜了下來。
  ******
  山谷之中,十余茅屋點綴其間。
  明月映著河面,波光粼粼。
  峨冠博帶的士人踩著木屐,手攜瓊漿,在河畔搖搖晃晃地走著。
  草地上還橫七豎八地躺著幾人,意態瀟灑,吟哦不斷。
  大青石之上,有人背倚勁松,於明月下撫琴。
  “敬珩來也。”有人看見了他,大笑招呼。
  華璣嘆了口氣,這幫人啊!
  在這個瞬間,他猛然發現,這個世道似乎就是在比爛。
  眼前這幾個人,多為徐州官宦子弟,身上有職差,卻經常壹消失就是好幾天,不理政務,在外浪蕩。
  這般做事,豈能在亂世中存活?
  “外間戰火連天,郗道徽、祖士稚都殺得血流成河了,泰章妳還有閑心對月撫琴,實在佩服。”華璣沒好氣地說道。
  荀組停下手裏的動作,從青石上起身,仰頭看著明月。
  華璣在他不遠處站著,等他說話。
  “敬珩可是來當說客的?”荀組問道。
  “然也。”華璣也不瞞他,直截了當地說道:“邵車騎在河北大殺四方,勢不可擋。為門戶計,便投奔於他。徐州戰事正烈,泰章妳卻閉門自守,不幫任何壹方。範陽盧子道坐不住,便到平原拜訪。家中被逼得沒法,只能遣我星夜南下,來勸上壹勸了。”
  荀組聞言沈默,片刻後輕笑壹聲,道:“平原華氏的煩惱,於我何幹?”
  “我不管。”華璣耍起了賴,道:“妳是我妹夫,就得幫我。”
  荀組哭笑不得,拿手指了指華璣,道:“妳啊妳……”
  “泰章莫非已決心投效瑯琊王?”華璣疑惑地看了他壹眼,問道。
  荀組倒背著雙手,肅立於松間月下,嘆息不語。
  “看樣子建鄴那邊找過妳,伱拒絕了。”華璣點了點頭,道:“既拒絕了瑯琊王招攬,不如降邵好了。”
  荀組仍然不答,唯眉頭緊鎖,昭示了他心中的糾結。
  到了這會,華璣算是明白了,他這個妹夫是真的在猶豫。
  或許在壹開始的時候,他是站在朝廷立場上,閉門自守,為天子保住徐州,不令其落入任何壹方手中。
  但當糜晃、祖逖、郗鑒三人以徐州諸郡國為戰場,大肆交兵之後,他發現連中立都很難做到了。
  南北兩方不斷施加壓力,試圖影響他的決策,讓彭城倒向自己壹方。
  眼下雙方在下邳鏖兵,都沒空料理他。可壹旦分出勝負,彭城很難保住,必然會被人奪取。
  “敬珩,知道我為何壹直沒下定決心降邵麽?”荀組低下頭,看著華璣,說道。
  “為何?”
  荀組沒有直接回答,自顧自說道:“彭城、下邳並為徐州重鎮,但相較起來,彭城其實沒有下邳好守。郗鑒若舉兵圍攻彭城,我未必能守多久,撐死壹兩月罷了。”
  “邵勛是徐州人。昔年娶妻之時,徐州甚至有士人豪強遠道送禮。交兵以來,不斷有將佐暗示我,可舉城降邵。”
  “郗鑒兵多且銳,祖逖兵少而弱,只能在下邳龜縮不出。建鄴那邊對祖逖的支持斷斷續續,長期相持下去,祖逖多半討不著好,郗鑒獲勝的可能較大。”
  “另者,下邳城西的嶧陽山已為郗鑒攻克,下壹步可自城西進兵,攻打下邳。”
  華璣瞪大了眼睛,道:“有此數點,泰章為何不降邵?”
  荀組看了他壹眼,道:“昔年在朝為官,對邵勛有所了解。此人跋扈無比,拿漕糧威脅滿朝文武,對天子不敬。又野心勃勃,擅攻茍晞,形同叛逆。其人還為武人請官,割據壹方,威福自專。據此種種,邵勛野心極大,非好臣也。我便是迫於形勢,想要投效於他,但心中總是難受,始終下不了決心。”
  荀組這種人的心態還是比較典型的。
  從他個人價值觀、人生經歷、性格等方面來說,他比較傾向於維護天子權威,為朝廷盡忠。
  但他又不像那些純臣壹樣壹根筋忠到底——忠心是有的,但不是很多。
  另外,邵勛這種暴發戶迅速崛起,讓他很不舒服。
  尤其是他大力提拔、任用寒素士人乃至地方豪強子弟,同時著意培養武人集團,都讓荀組看不慣,因為這沖擊了他大半輩子的認知,打碎了他認為理所應當的美好的東西。
  這種微妙的心理,阻止了荀組當機立斷,第壹時間舉彭城降邵。雖然他自己很清楚,邵勛的贏面比較大,但就是過不了心底那關。
  說穿了,老牌士族對泥腿子暴發戶的崛起有怨氣,甚至是嫉妒。
  “泰章。”聽荀組說了這麽多,華璣忍不住問道:“妳覺得,司馬氏天下有必要死保嗎?再者,妳若全了氣節,妻兒老小可就遭難了。莫非妳已打定主意南渡了?”
  荀組久久不語。
  “言盡於此,妳好好想想。過幾日我登門看望阿妹,屆時再敘吧。”華璣拱了拱手,轉身離開。
  回到牛車上沒多久,他立刻就開始寫信。
  壹封發往鄴城,交給盧子道。
  壹封發往許昌,交由陳公審閱。
  而就在此時,新壹撥說客已自沛國東行,快要抵達徐州了。
 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