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末長劍

孤獨麥客

網遊小說

第壹章 征辟雨後乍晴,霞滿西天。伊水北岸零零散散立著幾個人,似乎在欣賞夕陽。其中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四十七章 話療與出路

晉末長劍 by 孤獨麥客

2025-1-8 21:03

  “位列簪纓壹輩子,年老時若能隱居山野,治我丘園,未嘗不是壹件樂事。”銅雀臺上,盧誌看著遠方的白雲黃草,絮絮叨叨地說道。
  邵勛親手搬來了兩張躺椅,心中暗道盧誌是真的灰心喪氣了,被打擊得厲害。
  這個打擊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,最直接的度田導致的怨言。
  雖然後來邵勛已經把度田範圍局限在梁國二十郡範圍以內了,但造成的惡劣影響卻已經產生。
  再加上河北士人不夠親近,內心之中充滿猶疑,總覺得自己被打壓了。
  同壹個職位,河北人沒競爭過河南人,哪怕沒有黑幕,單純就是才學不及人家,那個河北人可能都要覺得自己被針對了,心生怨恨。
  另外,河南人打壓河北人,也是客觀事實。
  這不是列舉朝堂中有河北籍官員存在,就能推翻的結論。
  河南人入夥早,占據了諸多要害位置,勢力龐大。
  王氏、羊氏、庾氏哪個不是河南士族?
  河北系被打壓是正常的。
  另外,前些年河北世家大族保存完好,也讓邵勛頗為警惕,他主觀上也有打壓河北人的意圖,雖然力度很輕。
  綜合下來,盧誌作為河北系唯壹的代表,僅剩的山頭,壓力是非常大的。
  由於他的性格因素,又心胸不廣,內心十分苦悶。
  河北連續三年遭災之後,眼見著被問責了大批官員,河北士人風評更壞,盧誌就有點撐不住的苗頭了,能挺到今天,把賑災之事大體落實,都算他有責任心了。
  “子道何生隱逸之誌?”邵勛揮手示意黃正離開,自己坐了下來,問道。
  “難道不想看到鄴城桑林之間鳥雀紛飛?”他往石鼎中已經沸騰的水投入椒鹽,隨口說道。
  “難道不想看到金黃的粟麥覆滿安陽的原野?”
  “難道不想看到巨鹿少女弄棹采蓮?”
  “難道不想看到廣平少年白馬西風,踏入落花叢中?”
  “難道不想看到清河士人悠遊林泉,對月長歌?”
  “難道不想看到範陽男兒馳騁山後,射雕而歸?”
  說完這些話時,盧誌面現神往。
  “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,幾年大災算得了什麽?這就煩了?這就灰心了?這就傷春悲秋了?”石鼎中的茶水第二遍沸騰了起來,邵勛不慌不忙地從中舀出壹瓢水,然後又從紙袋中取出碾好的茶沫倒入,慢慢攪動。
  “河北餓殍遍野,真能恢復如初?”盧誌輕聲問道。
  “能。”邵勛肯定地說道:“漢光武倚之以成大業,袁氏子若不亂來,再多壹個曹操也打不過。不然的話,真當我閑著無事來河北呢?有這工夫,回平陽醇酒婦人享用著,豈不美哉?”
  盧誌無聲地笑了。
  石鼎之中的茶水已經第三遍沸騰,邵勛仔細舀出茶沫,再將方才舀出的水倒入。
  做完這壹切後,親手給盧誌倒了壹碗,端到他面前,道:“若無子道,我如何能輕易得河北?若無子道,我豈能進幽州?”
  盧誌聽完有些臉紅。
  這些話,他得意之時私下裏和人說過,沒想到被梁王知道了。
  梁王終究不是曹孟德。
  他聽了這話,也就壹笑置之,到這會還親手給他煮茶,和他談天。
  想到這裏,盧誌只覺過往的些許委屈,盡皆不翼而飛。
  他為了梁王做了那麽多事,梁王都記得。
  梁王很承他的情。
  梁王很尊重他。
  “河南以前也是民不聊生。”邵勛又給自己倒了壹碗茶,置於躺椅旁的案幾上,然後舒舒服服地躺了下來,說道:“最難那陣,餓殍遍野、白骨成山,連桑林都盡皆損毀。那會在許昌,我也夙夜憂嘆,愁得不行。但世間之事,只在人為,用心去做了,上天都會獎勵妳。”
  “河南已經走出來了,儼然大晉糧倉,活人無數。河北地更饒沃,夫有何憂?壹年暴水、兩年大水,差不多到頭了。”
  “前些時日在高陽、河間、博陵等郡巡視,五月收取了些小麥,壹郡只需數十萬斛糧米便可賑濟。救不活的人我不會救,救了就能活。或許其他地方還會餓死不少人,但比起去年呢?災情減輕得不多,但死的人卻少了很多。”
  “子道心系燕趙,遣人力推冬小麥,筆都寫禿了幾支。明年五月若能順利夏收,此皆君之功也。我必命人勒石紀功,以彰君之德。”
  不要錢的好話壹個勁往外說,情緒價值給得滿滿,盧誌聽得心情好了許多。
  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,這個時候愈發需要有人肯定他這壹生。
  邵勛輕輕躺著,看著天邊的晚霞,道:“河北,不會亂。”
  這是他的底線。
  河北小亂已成事實,但不能完全亂套。
  襄國、安平、渤海等地的粥場吊了許多人的命。它們的存在,讓大規模的叛亂消弭於無形。
  死人是不可避免的,但今年確實比去年死人少,這就是進步。
  明年春天搞不好還會餓死壹波人,但數量定然會大大減少。
  只要明年沒有水災、旱災或蝗災——大水之後,想起蝗也有難度——其他的都不是事。
  只要安穩渡過壹年,河北這段難熬的日子就算過去,壹如當年的河南。
  盧誌可不能倒在前夜啊。
  “當年若沒遇到大王,或許我已死在洛陽。”盧誌嘆息道:“將要入土之際,卻時來運轉,此非天意?”
  “若當年沒遇到我,子道何往?”邵勛好奇地問道。
  “或會前往晉陽,投奔劉越石。”盧誌說道:“不過,劉越石終究欠缺太多,非成事之人,奈何,奈何。”
  那就是世界線收束了,邵勛暗道。
  劉琨和祖逖齊名,但細究下來,兩人的能力真不在壹個等級,差得太遠了。
  石勒、石虎之輩說是壹統河南、河北,但河南其實壹盤散沙,與江東暗通款曲之人太多了。只要大軍壹北伐,必然贏糧影從,可惜祖逖沒得到建鄴足夠的支援,以至於功敗垂成。
  如今的河南並非後趙治下的河南,沒多少人暗中投靠江東,祖逖註定達不到歷史上的高度了。
  最簡單的,後趙治下的河南豪族會給祖逖提供糧草、器械、兵員,邵勛治下的河南不會,這就是最大的差別,江東之人應該也清楚這壹點。
  “大王明年欲做何事?”盧誌坐了起來,端起茶碗,抿了壹口,問道。
  “最大之事便是移民實並州。”邵勛說道:“子道,我說話算話。河北豪族願意自籌糧草來並州的,我會很痛快地給官,絕不食言。”
  “大王還是在為攻伐拓跋鮮卑做準備?”
  “這只是其壹。”邵勛說道:“以長遠計,還是要教化群胡、編戶齊民。刀槍只平得壹時之亂,王化才是長治久安之策。”
  其實就是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。
  短期目標是充實並州戶口,生產資糧,為將來攻滅代國做好準備。
  長期目標是消化並州茫茫多的胡人,讓其變成漢人,這不僅要從軍事、政治、經濟多方面著手,也要從文化方面使勁。
  “平原劉氏、華氏、清河崔氏等豪門巨室,遭災並不重,擠在冀州作甚?”邵勛說道:“那麽多子弟,壹郡壹年才幾個孝廉?壹州壹年才幾個秀才?不如向外遷壹些,對保全家族也有好處。有那遭災的詩書世家,出不起錢糧也沒關系,只要願意來呂梁山中的平陽、西河、太原、岢嵐屬縣,我來替他們想辦法。”
  “胡人酋豪其實很仰慕世家大族那壹套,上趕著巴結的人太多了。他們沐浴華風,上行下效之下,總會有效果的。”
  “只要這個天下不變天,他們就會慢慢變成衣冠之人。最怕的其實是局勢反復變化,同化被強行中斷,甚至讓胡人爬到頭上,那樣可就沒什麽效果了。局面我來穩住,化胡為夏之事就要靠妳們了。”
  “這要數十年乃至百年。”盧誌感慨道。
  “功成不必在我。”邵勛毫不在乎地說道:“我打好基礎,數十年如壹日之下,我就不信這條船還能調頭。”
  盧誌輕笑了聲。
  邵勛找他做這事,其實是對了。
  他剛才說如果沒遇到邵勛,就會去投劉琨,不是投劉聰,也不是投石勒,很說明問題了。盧誌內心之中是願意把這事做好的,也非常有動力。
  另外,邵勛其實給了河北士人壹條出路:來並州做官。
  連續三年遭災,河北士族損失慘重,很多人確實挺不下去了。如果任由他們留在河北,不管不顧,指不定會出什麽幺蛾子。
  單純的流民軍壹點都不可怕,大晉朝就沒造反成功的流民軍,因為社會環境不允許,沒有流民軍長期生存的土壤。
  但如果流民軍與士族合流,威脅性就大大增加。與其屆時手忙腳亂鎮壓,不如給河北士人壹條出路,政策上稍稍傾斜下,多任用壹些河北人到並州當官,對流民軍釜底抽薪,讓他們鬧不起來。
  經濟上賑災,政治上安撫,軍事上鎮壓,本人再利用威望巡視,邵勛算是生生把冀州大規模叛亂的可能給掐滅了。
  十月中,他帶著萬余河北精壯及俘虜的數萬男女老少抵達了汴梁就食,原因是想減少些糧食轉運途中的損耗。
  銀槍中營、義從軍則就地休整——前者安家在汴梁,後者在黎陽,很近。
  銀槍左營奉命調往平陽,右營則前往河東,替換黑矟左營。
  府兵也盡皆罷遣回家,壹人領了兩匹布充作賞賜。
  至此,整個北方大地消停了下來。
  災後的百姓困苦中又帶著點希冀,希望明年能迎來壹個五谷豐登的年份。
  密集的災害已經讓河北處於崩潰狀態,河南也進入了崩潰的邊緣。
  哪有小孩天天哭,賭狗又怎麽可能天天輸!
 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